第(2/3)页 户部的官员收到旨意后,心里也是忍不住吐槽。 既然长平侯已经包揽了这事儿,干嘛还要折腾他们呢? 这不是诚心让人不痛快嘛! 当然,也有人在这件事上面看到了青史留名的机会。 玉米,红薯,土豆等作物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明。 研究它们的习性,使之适应大明的环境气候,再将产量稳定住,甚至提升,待到推广开来,作为功臣的他们,史书上会少的了他们的名字? 发现青史留名机会的不止一人,毕竟聪明人还是有很多的。 但他们都很有默契的没有告诉其他人。 这事儿,当然是竞争对手越少越好。 另一边,杨轩已经开始准备试验田,并安排人前往顺天。 北方春耕的时间普遍比南方晚。 所以时间上还来得及。 就在这样的忙碌中,十余日过去了,到了朱棣召见各国使臣的日子。 郑和带回来的有好几十个国家的使臣,甚至还有王子,国王。 光是接见他们,朱棣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,加上最后赐宴,整整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没了。 值得一提的事,向明的那个部落,朱棣也赐予了国名,并赐予了宝册,印信,服装。 这样代表了这是一个被大明承认的国家。 而其国名,朱棣根据其自身的文明传承,赐玛雅二字。 谁也没有想到,未来盛极一时的玛雅国就这样出现了。 在向明回到家乡后,利用在大明学到的知识,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,就让玛雅国统治了南//美北部以及中//美//洲。 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面前,这终究是昙花一现。 …… 春耕开始了。 杨轩带着人在试验田种植玉米,红薯,土豆等作物。 试验田杨轩也根据各种情况,分成了好些个区域。 为的就是得到更多的试验结果。 同时,户部的官员也开始了行动。 不管是为了完成朱棣交代下来的任务,还是青史留名,他们都很认真。 另外,铁铉在南方推行新政,也基本临近了尾声。 待到回京述职后,将前往北方继续推行新政。 七月初。 在南方试验田种植的玉米成熟,开始了收获。 每个区域的收获都不同。 有两三百斤的,有几十斤上百斤的,当然也有绝收的。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,这些都是经验。 紧接着,土豆也开始了收获。 土豆的产量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,但最高也保持在了一千斤左右。 哪怕是在坡地,也有好几百斤的产量。 同时,众人也发现了土豆的一些特性。 这对于在大明推广,有很大的好处。 九月份,宝船的修复工作完成,同时,朱棣又给下西洋的船队添了三十艘大船。 贸易所需要的一应货物,也都已经准备好了。 是的,郑和又要出海了。 他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送各国使臣回国,有时间的话,再探索一下陌生的地方。 得知这个消息,杨轩特意放下手中的事,去送了郑和。 “三宝,保重,一切以安全为重!” 杨轩叮嘱。 “侯爷,保重!” 郑和行礼,随即踏上了宝船。 航海是他的梦想,再多的危险,他也不怕。 杨轩驻足良久,此次分别,再见面,又不知道得过去多久。 … 十月。 红薯也可以收获了。 红薯的产量依然坚挺。 不过红薯并不耐涝,相反相当耐旱。 这是个很好的消息。 北方降雨不比南方,红薯是很好的作物。 玉米、红薯、土豆等在南方收获后,北方也陆续开始了收获。 产量嘛,因为气候、降水等多种因素,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影响。 但总体来说,玉米、红薯、土豆等都是比较适合在北方种植的。 当然,这才是第一次在大明种植,经验还是需要再积攒一些的。 种过地的都知道,同一块地,不能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。 必须轮种才行。 所以,原先的试验田,杨轩进行了调整,甚至又开辟了新的试验田。 永乐十六年,由于总结了去年的失败经验,今年玉米等三样粮食获得了丰收。 这也证明了,大明的土地,是适合种植这三样粮食的。 同时,在杨轩和朱棣商议过后,大明引进新粮种的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到了民间。 算是让百姓们先有一个了解,免得正式推广的时候,百姓抗拒,出现意外。 这一年,铁铉在北方推行新政,也取得了重大成果。 第(2/3)页